页面

2010年10月16日星期六

我们是爱国者还是冷漠的看客 | 东西

我们是爱国者还是冷漠的看客 | 东西

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的三亿网民得以在互联网的BBS或者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可以毫不夸张的说,Internet上中国网民的民意大部分代表着13亿中国人民的民意!笔者也经常上网,浏览各大论坛的bbs!每每遇到重大的国际或者国内事件时,论坛上跟贴回帖火热异常!然而笔者经常看到发帖、回帖的内容上充满了民粹主义,狂热主义的言论!每遇到和中国相关的国际问题,很少有人从自身开始反思,而只是一味的谩骂、谩骂!

69圣战事件,一群自羽“爱国”的网友们打着:“脑残不死,圣战不休,犯我天威者虽远必诛”的口号进行所谓的爆吧活动!“天安舰事件”上,对美国疯狂的叫嚣!网民们还是拿着西方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老旧言论来推测美国的阴谋!更有网友喜欢用“打台湾,我捐一个月工资;打美国,我捐一年的工资;打日本,老子捐一条命”来标榜自己的爱国情操!

网络提供了我们表达意见的平台,平台上充斥的却是污秽,庸俗的语言!我们是否真的该反思一下,我们真的爱国吗?还是我们有着一腔的爱国热情,却缺少真正爱国者所需必备的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独立的人格!抑或是狂热光鲜的外表下还是那颗冷漠麻木的心。我们独立的思考过吗?那些你们天天挂在嘴边的言论是经过自己独立思考而得出的?还是不假思索的从别人手里搬来用呢?如何才是真正的爱自己的祖国,如何培养真正的爱国主义情操?

在笔者看来,大凡在专制的国家,统治者在培养百姓(是百姓不是公民,公民享有各种权利)的爱国主义情操时,只说其一而不说其二,培养本国国民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造成强烈的排外意识!这样当国家卷入国际问题或者争端时候,当局可以很容易的控制民意,不论其对错与否!

众所周知,中国的近代史,是一个屈辱史,火烧圆明园,签订了一条又一条的不平等条约,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老师在为学生讲中国近代史时,给学生影响深刻的往往是外来的侵略者残酷和暴行!对国外仇恨的种子渐渐埋下,扭曲的爱国主义便渐渐形成!可是却忽略了自身的原因!在笔者看来,当一个国家的老百姓满脑都充斥着西方阴谋论时,其真正导致灭国的原因乃是本国自身!梁启超曾经说过,国之灭亡,乃先由内部腐蚀而起,而后给外族可乘之机。中国屈辱近代史的形成,根本的原因并非外族的侵略,乃国家本身的原因!乃是因为国家的腐败,乃是因为权利的滥用,乃是因为人们的冷漠、麻木!乃是制度的落后!

当国民有了仇恨意识以后,理性便抛掷脑后!

最近网络上一则“ 希拉里探访板门店 朝鲜士兵怒目而视”的新闻,该士兵的“爱国”精神引得中国的网友们争相喝彩!打倒美帝的声音也层出不穷!甚至认为我们该向这位士兵学习!笔者为这些网民感到悲哀的同时,更为这为朝鲜士兵感到悲哀!使他亲人或自己饥饿的是本国政府,使他自己或亲人压迫的是本国政府,然而在本国畸形爱国主义的教育下,这样成天受压迫剥削的士兵却有着统治者的意识,将国之落后,贫穷,饥饿归咎于远在十万八千里的美国!他爱国吗?从某种意义上讲确实是,他甚至可以为了消灭美国而牺牲自己的生命!然而这确实一种缺乏独立人格,缺乏独立思考的爱国!这样的爱国只会成为执政者的一种工具!这样的爱国更像是当年日本二战时期的神风特攻队,这样的爱国更像是当年狂热的纳粹分子!这样的爱国和当年911的恐怖分子何异!

笔者认为一个真正的爱国者,首先要有独立的人格和思考能力,才能不成为统治者的工具!其次有强烈的公民意识,偏要管他人的瓦上霜!参与国内政治。龙应台在她的《野火集》里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有几流的公民,就有几流的社会,就有几流的国家!笔者认为这句话说的相当有理!中国近代乃至现代,其国民性,笔者觉得还是如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里面说的麻木、冷漠,充当看客!那些在网上成口舌之快,骂人汉奸,说自己愿意为打日本捐一条命,大谈西方亡我之心不死的爱国愤青们,当你们看到周围的人权利受到侵害时,你是冷眼旁观还是为其四处呼喊!那些爱国的愤青们,你们是否关注过、帮助过那些在豆腐渣工程中被压死的孩子们的家长,你们是否关注过那些受毒疫苗、毒奶粉侵害的家长,你们是否关注过那些受迫害的维权人士!

当其周围的人士其权益受到统治者的侵害时,我们麻木不仁,因为它没有发生在我们的身上,于是统治者们更加的肆无忌惮,当有一天它的魔爪伸向了我们的时候,当这个伤口不能在愈合的时候,我们找谁来帮助我们!我们就是这样爱国的吗?

对,我们需要有强烈的公民意识,我们就要管他人的瓦上霜。在维护自己权益的同时也要维护他人的权益!指责国家政府的缺点,参与政事!让我们看看美国人是如何爱自己的国家吧,他们的媒体可以大骂政府出台的各种政策,他们的国民可以和总统促促而谈,而不失自己的尊严!他们的国民自发的组织各种权益协会,为那些受害者打官司!

爱国,我们先要爱家,爱人!

强拆事件争权,微博帮一把

强拆事件争权,微博帮一把: "



强拆事件争权,微博帮一把





陈婉莹





香港经济日报 20101011





发表和转发微博,是发表言论,也是行动





那天,我在上海参加一个有关新闻版面设计的研讨会,会上一个编辑不断的查看手机上的微博,跟踪闹得沸沸扬扬的江西省宜黄县拆迁自焚事件。透过微博,他对八百公里以外正在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宜黄事件是近代中国传播史的标志性的事件。在这惨剧中,民众付出了生命,但却透过微博这新科技得到惨胜。事情的过程惊心动魄,对政府和民间带来了血的教训。





近年来,大陆频传地方政府征用民地,强迫拆迁房子,引起官民暴力冲突的事件。中央政府已三令五申,禁止野蛮拆迁,今年5月,国务院还发出紧急通知,禁止动用地方公安民警参与强制拆迁,要求公安机关惩处违法人为。但是,地方政府却还是无视法律,宜黄的“910”拆迁自焚事件就是。





事件启自910日上午,宜黄县钟家三口抵抗拆迁自焚,户主31岁的女儿钟如琴、59岁的母亲罗志凤、79岁的大伯叶忠诚被烧成重伤。其后官方否认强拆,表示这家人是因“泼洒汽油不慎烧伤”。整整一周内,传统媒体没有报导。可是,在这透明的网络时代,网上开始流传居民用手机拍下的现场视频。





16日上午,伤者还在医院,钟家两个女儿钟如翠钟如九到了当地机场,准备到北京“上访”申诉冤情,没料到被官员出动大批人马“截访”。可是,这两个女子不再孤单,她们用手机和记者联系,记者再透过微博向世界广播她们和官员的攻防战。在3个小时里,在北京的《凤凰周刊》记者邓飞得到了在现场的记者的支持,发了20多条微博,直播机场内这对姐妹遇到“围攻”,退入厕所“坚守”的经过:“今天上午7点,抚州自焚事件伤者钟家的两个女儿在南昌昌北机场,欲买机票去北京,被宜黄当地四十多个人控制在机场,家属报警无用,现仍在机场,处于被扣状态中,泣血求助网友。”在网友的支持下,姐妹暂时脱险。





18日,就是我在上海那天,叶忠诚在凌晨因伤重去世。钟如九也开了微博,http://t.qq.com/zhongxiaojiu亲自对外“广播”大伯的死讯和官员的围堵:“现在政府来了七八十个人把我们包围起来,抢走了大伯的尸体。政府的人把我大伯的遗体抢走后,我们试图在车头拦住带队抢遗体的县长苏建国,但苏建国在车里一直无动于衷。随后有四十几名宜黄县的领导干部,强行把我们拉开。”





透过手机,每个人都能成为突发事件的广播站,到上周五,她已发了253条微博给关心她的公众,报告还在医院的亲人的状况。也吸引了6万“听众”。每条平均有有一千人转播。





在微博的揭露和动员之下,事件峰回路转,官方高层听取民意,在17日晚宣布惩处八名和拆迁自焚事件有关的官员,宜黄县委书记邱建国、县长苏建国被立案调查;副县长李敏军也被免职、立案调查。翌日,官员被问责的消息成为全国新闻,一些报纸更打破禁忌,在头版大幅报导。





微博可以在手机,计算机发出,每条140字为限。Twitter在大陆被禁,网站却纷纷建立“类twitter”的微博,成为了另类的传播管道。同样的140个字,中文的信息量比英语大,更增加了中文微博的威力。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微博有实时性,超快速,碎片化,难被监控的特征。内地的媒体人都知道微博巨大的传播力量,知名博客北风形容这为“碎片化,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博客笑蜀说,“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唐山大地震的作者钱钢在腾讯开通微博,只有五个多月,已经有一百七十多万的听众推友,他每发一条微博,这些数以万计的“推友”都可以替他“转推”,就是说,他的文字“销量”已经超过了很多报纸和传统媒体。





微博的影响正在扩大,过去一个多月,温家宝总理七度发话谈政治改革,从深圳讲到北京到联合国到欧洲,但是大陆的平面媒体反应冷淡,到了总理接受CNN访问,爆出“风雨无阻,至死方休”的名句,聪明的媒体人和网民更加劲上推广为传播,互相呼应。网上的热潮和网下的节制成为强烈的对比。





腾讯的“今日话题”有关宜黄事件的专题,有这样的结语:“权利,就在这一条条微博中,被挤出来了一点……。”微博维权,给人们带来了微弱的希望,也推动了公民社会的成长。发表和转发微博,是发表言论,也是行动,像胡泳说的,“微动力就是每个人要承担责任。微,就是每一个普通的公民。动力,它指的不是别的,而是说,不论言语有千条万条,改变世界的其实还是行动。由‘微信息’和‘微交流’共同推动的‘微动力’,将对中国社会的良性发展产生影响。”





也像钱钢微博所言:“诸君,只要我们一起去做,信息是无法被屏蔽的。”





"

关于买房

关于买房: "

活到这么大,经历也多了起来,看着一些变化很好玩,比如关于房子。这些东西只存在于一些人(我真不好意思说一代人)的记忆中,无凭无据,爱信不信。




1,你可以“从现在开始存在,等到50岁存够钱买套房子,高高兴兴的搬进去住”,也可以“现在贷款30年,马上住上房子,等别人存够钱买房子的时候,你已经享受了30年”,谁还记得这个说法?




2,“年轻人不需要一次到位,先买套小的住,等结婚时可以把小的出租或者出售换套大的,这样压力也不是很大”,恩,现在二套房首付和贷款利息都要提高,“先买套小的住”的同学有没有开始骂娘?




3,“首次购房者的平均年龄,日本和德国42岁,英国37岁,美国30岁,北京27岁”,所以年轻人就是应该买不起房子,存钱到50岁再买吧。




我闻到了轮回的味道。





收藏到:Del.icio.us

"

黄衣使者白衫儿:四川官方称突发事件强征个人财产合宪合法 | 傻逼排行榜

黄衣使者白衫儿:四川官方称突发事件强征个人财产合宪合法 | 傻逼排行榜

国庆长假刚结束,来自四川的一则消息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突发事件拟依法征用个人财产,在情况紧迫时可“强制征用”。

征用个人财产是否违法?会不会以“突发事件”为名侵占个人财产?征用后能否确保公平合理的补偿?地方规章缘何引发全国性“过敏”?

“应急征用”引发公众担忧

为提升各级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四川省法制办于9月底在网上全文公布了《四川省突发事件应对办法(送审稿草案)》,计划用半个月时间向社会各界征求修改意见。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草案》的第47条规定,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第47条规定写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为应对突发事件,必要时可依法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财产征用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署名备查,征收组应当有公证人员参加。”

“征用时应当向被征用的单位或者个人出具应急处置征用手续并登记造册。被征用的单位或者个人拒不接受应急征用的,征用执行人员在情况紧迫并且没有其他替代方式时可以强制征用。”

“看到这则消息,我心里揪了一下。”成都市民张军说,“在发生汶川地震这样巨大的自然灾害时,我同意政府在紧急情况下征用我的个人财产。但我现在更担心的是,这一规定被某些人所利用,成为侵害个人财产的一种手段。”

记者发现,和张军一样,有着同样担忧的市民不在少数。他们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此规定可能会给地方政府强制拆迁披上“突发事件”这件“华丽”的外衣;二是由于“必要时”未明确界定,可能会出现某些人借机敛财的情况;三是虽然《草案》也规定个人财产征用后会返还或合理补偿,但最终谁来保障?一些网民还质疑,《草案》违反了宪法、物权法等法律。

市民的担忧,在网络上还引发了一场关于“是否支持突发事件可依法征用个人财产”的大讨论。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对“应急征用”表示反对。据统计,截至10月11日20时,仅在腾讯网,就有6万多人参与投票,其中赞成征用和反对征用的比例为8:92。

据了解,《草案》是四川省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而计划出台的实施细则,这部法律规定:“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财产。”

官方回应:草案合法但仍需完善

针对市民的担忧和质疑,四川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邹忠民12日接受记者专访,回应了社会关注的三大焦点。

焦点一:《草案》是否违反宪法、物权法等法律?

邹忠民认为,“突发事件可依法征用个人财产”这一规定是有相关法律依据的。我国宪法、物权法以及突发事件应对法等都有相关说明和规定。

他说:“与其他法律不同,《草案》中多了强制两字,引起了社会质疑。从法律层面解释, 征用一词本身就包含了强制的意义。《草案》正式出台前,还将对强制这一提法进行商榷。”

焦点二:《草案》如何避免沦为“滥用公权”的手段?

邹忠民说,首先,突发事件的界定是明确的,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突发事件应对法对此也有明确规定;其次,对于何时、何种情况下将启动征用程序,各地政府实际上有相关的应急预案,也有相关的决策报告制度,“征用个人财产主要还是针对重大自然灾害,用于救命之急。”

邹忠民表示,《草案》明确了追责,其中就包括“未按程序进行应急征用的”的“乱作为”行为。“在网上征求意见,就是为了完善这部规章。《草案》还将根据社会各界的意见,进一步细化对政府 乱作为 行为的追责。”

焦点三:《草案》出台是否会召开听证会?

邹忠民说:“《草案》制定有一批法学专家全程参与,此前已在北京、唐山等地开展过实地调研,目前仍在省内攀枝花等地实地征求意见。按照原定计划,这个月底将召开听证会,之后还会请相关专家进一步开展论证。”

“《草案》还只是规章,并非地方性法规,将根据社会各界的意见进一步完善。《草案》通过后,将试运行1至2年,视其效果,决定是否提交四川省人大审议,上升为地方性法规,以提升其权威性。”

质疑声浪折射出什么

“突发事件可征用私人财产”并非新鲜事,国内外法律法规皆有涉及,但缘何此次四川的地方规章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呢?

专家认为,这暴露出部分地方政府存在“滥用公权”的不良作风,从而引发百姓信任危机。质疑风暴提醒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打击“公权越位”行为。

“私人财产征用触及社会敏感的神经,就是在发展经济名义下,对土地和房屋强制征用和拆迁。现实中一再发生的悲剧性案例让人们意识到, 公共利益 和 突发事件 的法定内涵,很容易就被地方政府所突破,法律所做的一般性规定往往容易成为地方政府追求最大化利益和侵害公民权利的依据。”一名网络观察人士的一席话,道出了社会担忧的“玄机”。

在此次质疑声浪中,许多人将“征用”与强制拆迁相联系。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周伟认为,近年来,强制拆迁已成为我国行政“乱作为”的一个重灾区。部分地方政府因暴力拆迁导致公信力下降,引起社会信任危机。“为消除这种担心,政府亟待摆正自己在房地产拆迁等事件中的角色,通过严格依法行政,重塑形象。”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田炎认为,此次市民质疑还提醒地方政府,在出台地方规定时要细致规范、考虑周全,避免政策在基层执行时发生“变形”。“一个地方法规出台时,政府还应对不确定的社会风险开展评估,提高决策的参与度,完善其背后配套的规章制度,推进信息公开,让政策在阳光下出台和运行。”

对于“征用”与“强制拆迁”的关系,周伟和邹忠民还表示,政府拆迁与突发事件不会也不可能产生必然联系。“强制征用是为了妥善处置好突发事件。但如果以征用的名义强拆房屋,那不仅无法妥善处置,还将进一步激化矛盾,这与征用的目的是相矛盾的。这种行为也肯定要受到行政追责,情节严重的甚至还要追究刑事责任。”邹忠民说。

来源:网易

背书包姊妹篇: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新规:每周晚点名集体唱红歌 | 傻逼排行榜

背书包姊妹篇: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新规:每周晚点名集体唱红歌 | 傻逼排行榜

为整顿学风,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推出新规———学生上课必须背书包。(成都商报昨日报道)大学生背上书包就能进入学习状态?“书包门”事件引起的热议尚未平息,昨日,该校又有新规爆出:大一新生每周至少两次晨跑,与体育成绩挂钩;学生每周晚点名时,集体唱红歌……有人质疑学校在炒作,对此,校方予以否认。

书包新规刚出台

辅导员都觉得不可思议

“天啦,这不是真的吧?”李老师是锦城学院的辅导员,带着200多名大三学生,第一次听到学校这条新规时,她简直觉得不可思议,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啊!可转念一想,学风建设是学校建设的主要命脉,即使背书包只是一个形式,她也理解校方的初衷。于是某晚点名时,李老师宣布了新规,学生们一下子炸开了锅,“有同学说这个规定很‘神’。”

昨日,该校多名辅导员老师承认,自己听说新规后的第一反应是惊讶,但考虑到学校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他们也理解和赞同,但对效果没有抱太大希望。

女生们说:我们本来就有各种包包,装本书没问题;男生们说:我们基本不背包,背包好麻烦。对于新规,大多数同学表示难以理解。

成都商报记者昨日在锦城学院看到了校方采购的两个样品包———一个斜挎包,一个手提包,外观都很朴素,还有一个文具袋。校方工作人员称,考虑到学校距市区较远,于是买来样品供学生挑选,这种包每个约十几元,但学校更鼓励学生自己准备书包。

新生每周晨跑两次 新规一个接一个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要去晨跑,刷卡不迟到;跑跑跑,这样才能德智体美劳…………”近日,多年前的一首儿歌经改编后在锦城学院学生中传唱。一名学生透露,继“书包门”之后,学校又出台了晨跑新规,“大一每学期20次晨跑,刷卡验证……体育成绩将有半壁江山划过去,不跑体育别想及格……”这名同学说,新规18日正式实施。

昨天,锦城学院学工部部长冯正广向成都商报记者证实,学校确实将要求大一新生每周至少晨跑2次,每次2公里,用饭卡刷卡,不参加晨跑者算作体育成绩不合格。目的是避免学生睡懒觉,提高身体素质。学校共青团目前也在推行学生“唱红歌”活动,每周晚点名时唱红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创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背书包上课,刷饭卡晨跑,晚点名唱红歌……面对学校接连推出的一连串新规,有同学表示质疑:这会不会是校方的炒作手段?昨天下午,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亚利表示,背书包上课只是学校一个很正常的内部规定,绝非炒作。“你上课总不能读‘望天书’吧?”王亚利称,在他读大学的上世纪70年代,每个学生的书包里都装着厚重的书本,几乎没有握书甩手进课堂的现象,一个学生要翻教材,要记笔记,才能真正学到东西。此外,学校推出的其他规定都是学校在素质教育和学风建设上的创新举措,最终目的是培养“知书达理、做人第一”的人才。

网友争相晒校规“毕业后才知是为我们好”

昨天,多位市民打进成都商报热线,有人认为学校在作秀,也有人持赞同意见。在西南交大犀浦校区当辅导员的杨女士说,在一些学风好的大学里,背书包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工科院校,背书、背电脑都要用书包,她对这个规定表示赞同。上世纪50年代的大学生谭女士则认为学校没必要作硬性规定,倒该管管大学生同居的现象……

“每个学校都有一些很新奇的制度。”市民文女士毕业于川内某重点大学,她回忆说,自己读大一时,学校规定计算机学院学生不准买电脑,其他学院的却不作限制。同学经常晚上偷偷去网吧,或者买来笔记本电脑藏在床上,学校并没达到预期效果。去年刚从上海交大毕业的梁先生则晒起母校的规矩———大一学生的寝室不通网络,即使买了电脑也没啥耍的,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大二,学校就是为了防止学生沉迷于网络,耽误学习。“当初是有意见,但毕业后才感谢学校,这些规定真的是为了我们好。”梁先生很感慨。

来源:网易

三言二拍:隐私,谁的隐?谁的私?

三言二拍:隐私,谁的隐?谁的私?: "

中国企业谈论隐私,就像嫖客谈论爱情。


你买个房,买个车,房产商车商就把你卖了;去医院生个娃,医院就把你卖了;在网站注册个帐户,网站就把你卖了;甚至你在论坛发个帖,都有可能被跨省追捕。你几乎从没见过哪个房产商车商医院网站论坛,因为泄露客户隐私而被处罚过。当今的中国,凡事皆生意,钱比亲爹还亲,你不做,自有别人做。


所以当我看到有企业跳出来勇敢地“捍卫用户隐私”时,我他妈几乎笑喷了。高调可以唱,但不能这么唱。跟政府合作,是腾讯的不宣之秘,也是很多互联网公司的不宣之秘。毕竟不是每家网站都敢成为Google,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也可以理解。但是,当你只顾盯着别人屁股上的屎的时候,很可能全然忘记了自己的屁股不干净


有媒体高声喝彩,称这是中国隐私保护的进步。装天真?


中国人的隐私,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切隐私属于党,党不感兴趣的属于商业。党和政府可以随意打开所有的锁,而且无需经过任何机构的授权,而且企业必须无条件地积极配合。商业机构,只要肯花钱也可以打开所有的锁。当然企业规模大到腾讯这样的,不会为了三五小钱出卖用户隐私,但党和政府的要求还是要全力配合的。而360,你真的敢相信它的清纯?


好吧,你胆儿大,我敬佩你。

"

2010年10月11日星期一

“五毛党”,一个隐形的松散组织

“五毛党”,一个隐形的松散组织: "



http://www1.voanews.com/chinese/news/20100810-HK-Invisible-50-Cent-Party-100344484.html



五毛党,一个隐形的松散组织



记者: 青越 | 香港 2010 8 10



在中国大陆互联网的虚拟空间里,常常可以看到网民们对所谓五毛党的嘻笑怒骂。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正式名为网络评论员的群体却几乎看不到踪影。



广东茂名市的社区网站上有一条消息称,茂名市委宣传部在今年510号举办了全市网络评论员培训班。据市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一次内部会议,参加会议的都来自市政府直属单位。这位工作人员说:是各个单位的,我们有针对对象的,不是向社会上招。(培训会)没有资料,只是请老师来上课。



社区网站的消息说,参加培训的有60 多名当地政府部门和重点网站的网评员,到会主讲的包括广东省新闻办公室的负责人以及一些资深媒体人,培训内容包括网络舆情引导创新与实战案例分析



*
网络舆论力大,政府力图随时控制*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去年有较大影响力的社会热点事件的分析显示,由网络爆料而引发公众舆论关注的有近三成,显示出互联网在舆论集结上的迅速有效。



中国大陆作家冉云飞认为,正因为此,网络舆情成了近些年来中国大陆从中央到地方的宣传部门首要关心的问题。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也曾经对媒体表示,他发现某个旅游城市的机场都设有网络舆情管理处,以快速处理网上的负面消息,表明舆情管理人员已经深入中国的毛细血管



能够随时随处观察舆情,并做出反应的这些管理人员,便是几年前开始出现、并一度被视为政绩工程而得到宣扬的网络评论员,也有地方称为网络通讯员、网络监督员、义务监督员等。据相关人士透露,这些人大致分为两种,就是新闻网站的专职网评员,和政府系统的兼职网评员。他们的职责便是以普通网民的身份发表与中国政府,以及各级行政机关的观点一致的网络评论文章。



*
兼职网评员自信会对政府有帮助*



广东省公安机关的一个开通不久的网站,刚刚聘用了30名义务监督员。他们中包括了政府公务员、其他职业人员和个体户等。在一家技术公司上班的房小姐便是其中之一。她认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比较强,对一些社会矛盾问题平时都在留意,因此很高兴自己被选作网络监督员。

她说:那天去公安厅领了证以后就算正式上岗了吧。

房小姐说,领的是聘用证。她上岗几天来基本上除了睡觉和出去玩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几乎都是开着电脑上网。她说,她比较关注对其他网民的留言进行评论。监督员们可以对网站上任何一个帖子的内容加以回复,但是要遵守上级机关的一个正确回复的处理意见,这是不同于一般网民的地方。



她说:作为义务监督员,当然肯定要站在一定的立场上去考虑自己说的话,就是一定会衡量自己说话的一个标准,普通的会员肯定有权利自由发言,但是我们作为一个网站监督员,考虑的因素比较多,就是要比较客观地评价一件事情。



监督员们常常互通信息,并通过一个不对外公开的网上交流组,来和领导们交换意见。另一位也在这个网站上担任监督员的黄先生说:我们监督员有个QQ群,有些信息都会在QQ群上说一下。公安网里面也有一些干部在(QQ)里面。



*
冉云飞:隐形网评员无处不在*



目前中国大陆各地方机关、网络媒体究竟有多少网评员,很难统计出具体数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召集、聘用网评员的机构开始将消息保密。湖北通山县在去年 8月份发出的招收网评员的通知中,便特别提到信息保密制度,就是网评工作一律不作公开报道,只做不说,严格保密,同时也规定不许泄露网评员的身份。



同时,网评员们由于受到不少其他网民们的批评和嘲讽,更不愿意暴露自己的身份。经常在网上发表批评性文章的四川作家冉云飞说,在他的博客后面跟贴的一定有不少网评员,不过,没有人敢向他承认自己的身份。这些网评员们无处不在,是一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隐形队伍。



冉云飞说:每一个部门其实都有网评员,你要知道现在是事发的多发时刻,每一个部门都不可以掉以轻心,认为我们的部门不可能产生那种群体事件或者突发事件,每一个部门都配备有网评员,但是新闻出版局,宣传部、文明办,纪委,这是网评员的主要战场。



*
网评员与五毛称呼的由来*



据媒体早期的报导,网络评论员最早是在南京大学的官方留言板出现的。当时校方为了整改之前学生自办的小百合留言板,杜绝负面信息导向,在20054月开始指定部份学生和教师担任网评员,负责在必要时候对网上言论进行疏导。



而最早提及网评员的公文之一、网络流传的安徽省一份2006年初的宣传工作报告,又提到中共湖南长沙市委外宣办200410月就开始选聘网评员。报告还说这些网评员大都来自市机关,每月有600元人民币底薪。



网络上还有广泛流传的消息说,这些网评员们根据发表的评论数量多少再另计酬,每一则评论可得到人民币5毛钱。很多人认为这就是五毛名称的由来。



*
网评员发文跟贴付费说法不一*



不过,在广东公安系统的一个网站上担任网评员的黄先生表示对五毛一无所知。他说:我真没有听说过五毛党,我要搜索一下看看是怎样的。



再问另一位房小姐,作监督员是不是有报酬呢



房小姐说:没有,因为这个是属于义务监督员,我们是作为一个平民百姓去监督政府部门的工作,这是从一个公益的角度去履行自己的职责。



南方报业集团经营的一个门户网站的编辑介绍说,他们有一个一两百人的网评员队伍,但是付费的时候并非按件计酬。他说:不是说每一篇都给钱,我们觉得好的或者是我们约稿的才会给钱。



*
刘庆龙:网评员的存在不正规*



对于大陆网评员们的作用、功效、职业道德,网络上和媒体间已经有大量的介绍和评论文章。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庆龙表示,网络评论员的现象并不普遍,没有必要关注过多。他说,其实网评员只是一个松散的队伍,他们的存在是个不正规的、临时性的做法,早晚要被淘汰的。专门进行政府形象研究的刘庆龙表示,政府对网络舆情的有效应对方式,一是无论好事坏事都要及时对外公布信息,二是对老百姓的诉求给予及时的回应和反馈。他说,网络评论员说到底,说它五毛也好,网托也好,是不解决问题的。





"

五毛党的网络江湖(上)

五毛党的网络江湖(上): "


http://www.ohmymedia.info/?p=3688



五毛党的网络江湖



CCN记者 张 蕾 北京报道





2004
10月开始,长沙市委外宣办坚持每天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报送《长沙舆情快报》。他们从市委办公厅、市委党校等单位选聘了一批网络评论员,建立网络评论员队伍,网评员底薪600元,按发贴量加薪,每发一帖,键入“网络评论员管理系统”进行统计,一帖“五毛”。



五毛党和普通网友面对冰冷的电脑,展开舆论争夺,即使现实中身份虚幻,却在网络上真实的对立。他们言语间流露出不满、讥讽,甚至谩骂。



他们活跃在网络论坛。但是,部分政客却要极力证明他们不存在。在某些官方的表述中,他们引导舆论,构建社会和谐。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这是公权力试图绑架舆论。



五毛党的存在,表明当局面对网络舆论,压力巨大。





网评员的前世今生



在谈论网络评论员时,许多官方表述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让网评员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李光华在湖南省官方网站红网论坛上的网名是:上网为公。他并不介意记者称他为“五毛”。因为 “已经习惯了。”他甚至笑称,“我是五毛的头”。



两年前,湖南省衡阳市委宣传部新闻办副主任李光华投身商海。至今,他依然保持着“受党教育多年干部”的谨慎作风。回忆起“五毛党”生涯,李光华内心充满了自豪和荣誉感,同样,更多的是困惑。



在李光华看来,网评员最大的意义是联系群众和政府。“比如网友们反映的各种问题,包括告状无门,上访无果,环境污染,子女升学等问题,我每周都会组织网评员收集,编辑成舆情简报直接上报市委书记,由他责成相关部门限期办理,为百姓解决不了少实际问题。”李光华大隐于网的自豪感来源与此。



在网络极度发达的社会背景下,政府官员日益重视网络舆论。人民网的调查显示,遇到不法侵害时,93.3%的网民选择网络曝光。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2009年有较大影响力的社会热点事件的分析显示,由网络爆料而引发公众舆论关注的占30%,显示出互联网巨大的舆论影响。



网评员的出现表明当局对网络舆论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让李光华困惑的是,为什么诸多网友对网评员一致口诛笔伐,甚至讥讽为“五毛”?



李光华并不认为五毛党像网友所说的那样,“为了利益而丧失自我”。“我们做事都是出于本心。所谓‘出卖自己的灵魂’,这只是不同政见者的说辞而已。”



“网络评论员”最早出现于南京大学官方网站上,在“小百合BBS”拒绝按照官方命令进行整改,宣布关站之后,南京大学校方在原域名上开设官方版本的南京大学BBS,指令学生会干部及部分“上进人士”为网评员,纳入学校勤工助学体系,根据每月的考评结果给予补助。



这些网评员发布对学校有利的信息,跟帖抵制负面信息,同时对校内外网站上有关学校的重要信息及时上报学校网络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这种有效的引导网络舆论方式,很快做为先进工作经验推广到全国——媒体报道显示。随后,江苏宿迁、福建泉州等地的政府和高校,都效仿建立“网络评论员”制度,
网评员以普通网友身份发言,参与评论热点,难点问题,积极跟帖,及时批驳“不实”言论。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则要及时引导网上意见,维护“正面”的声音,最大程度消除各种“负面”影响。



2005 4月,《扬子晚报》报道宿迁市委宣传部在全市范围内招聘了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新闻嗅觉敏锐的第一批26名网络评论员。报道称“该市市委宣传部将定期或不定期对重点网站评论员组织培训,年终根据发帖量、跟帖量等情况进行综合测评,并列入全市宣传工作表彰奖励范畴。”



曾在某新闻门户任网评员的北风(化名)透露,网评员大致分两种,一种是新闻网站的专职评论员,另一种是政府系统的兼职评论员,比如各部委、公安系统和理论研究单位。“广东省大概有20个专职网评员,他们每周写2-4篇评论,很少回帖。”  



然而当局在谈论网络评论员时,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让网评员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红网是湖南省官方网站,全省各市州部分县市区建有红网分站。知情人告诉记者,这里的论坛活跃着湖南省内众多网评员。面对CCN记者的采访请求,红网某部门负责人坚定地表示“上班那天,上级领导就告诉我,网评员这个事情是禁区,不能与外界谈论。”



在李光华看来,“中国很多事情是不好说的,说这个事是好事,就是好事,说不好就不好。”在外界一致对网评员持否定态度时,政府的态度也不难理解。



凯迪社区评论总监、版主、高级舆情分析师黎明认为,政府一直让网评员处于地下状态的原因是,一旦公开,网评员就代表了政府的形象,在网络上发言的风险就更大,所以网评员沦为“真实存在着,但是政府却要证明他们不存在”的尴尬境地



2010年初,《兰州商报》报道,甘肃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励小捷透露“该省将逐步形成一支网络‘高手’、‘好手’、‘写手’等650人的网评队伍体系”,“了解网上信息并针对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发帖跟帖,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耐人寻味的是,在舆论的巨大压力下,各网站转载此文的信息均被删除。



网评员变成了“地下党”。但是在网络江湖上,一直流传着“五毛党”的传说



             



专业的“五毛”职业培训



或许不仅仅达到了“邀功”的意图,领导从这些回帖里更能获得虚拟领域里和现实生活中同样“和谐”的管治感受。





据媒体的早期报道,五毛党的称呼源于2006年初安徽省宣传部《关于南昌、长沙、郑州宣传文化工作的考察报告》,该报告中透露:
“网络评论员管理系统”对网络评论员的“任务”进行统计,一帖“五毛”。



然而李光华否认了“一帖五毛”的说法,“我们都是在工作之余义务做这些事情,一定的物质奖励是存在的,但是非要说一个帖子五毛钱,这是一些人在刻意羞辱网评员罢了。”



对于CCN记者关于网评员更加深入的问题,李光华讳莫如深。然而一个流传于网络的200810月间衡阳网评员的内部讨论帖子,让网评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一览无余。李光华并不否认这个帖子的真实性。只是该帖是如何流传到外界,李光华不愿多谈,甚至认为,“这个帖子很普通,媒体没有炒作的必要。”



这个帖子透露,衡阳这支网评员队伍遍布各县区和文宣系统单位,人数不详,但有一支由20个人组成的各地小组负责人归网名叫“大隐”的李光华领导,责权明确,发帖任务分解落实到人。



李光华给网评员定位的的主要职责是:维护党和政府及衡阳的形象,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李光华给各位网评员下达了“紧急任务”,网评员要编发60条关于“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帖子,并且“需要多少ID就注册多少,ID取名形式越多越好,建议密码统一设为000000,以便大家共享”。上传完的帖子“上传到‘网评员系统’,作为完成任务统计”。



在培训中,李光华告诫属下注意两种情况,第一是要避免直接批评政府,向政府提意见,因为“不论是直接批评政府,还是向政府提意见、希望,在网民中产生的影响,都是‘这个政府不好’,不仅没有正面引导意义,而且还会起负面影响。”



第二是帖子中不要夹杂官方语言。“比如,‘我们的政府’、‘在衡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一定有美好的明天’。网民一看就知道是‘政府的人’,起不到引导效果。因此,这两种情况“要尽量避免”。



李光华建议网评员登录各大门户网站,发表新闻跟帖,或参与论坛讨论,或撰写评论文章。同时将在各大网站发表的引导帖文的具体内容和网址、网名,粘贴到网络评论员系统的“工作统计”版,以便管理员进行考核。每天重点关注新华网、人民网、央视国际、中新网等大型知名网站,并且注意搜索“衡阳”,有负面新闻,立刻上报。



宣传部门工作多年的李光华,对网评员的培训非常符合传播学规律。他一一列举出正反两方面的网评示范帖让大家组织学习,如那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是好网评帖子,那些“增加网民们的不满情绪,降低党和政府威信”的是不合格的帖子。



对于一些情况复杂的新闻,比如“交警查县委书记座驾遭殴”之类,李光华认为,“这样的事,确实不好评论,稍有不慎,就可能招致网民的攻击。”因此要求网评员开动脑筋,“想办法换个角度来引导网络情绪”。



另一则紧急通知则显示“明天上午10点,市委书记将做客红网直播室,与网友在线交流解放思想心得。据此,他要求网评同志们“精心起草向市委书记的提问,并登录直播帖参与舆论引导工作”。



而在当地文宣系统发起的解放思想大讨论里,李光华通知网评员队伍:“市委领导非常关注发帖情况,《衡阳日报》将报道此次集中发帖的情况,请网评员积极配合!



李光华告诉CCN记者,这些做法无可厚非,网评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很多网评达不到舆论引导的效果,有时还会起到反作用,因此对网评员培训甚为必要。



“号召网评员参与市委书记的讨论是有些邀功的意思,同时也是将市委市政府的精神快速传达给市民的较好的途径。”李光华说。



或许不仅仅达到了“邀功”的意图,领导从这些回帖里更能获得虚拟领域里和现实生活中同样“和谐”的管治感受。



  

"

美国国防部一年用掉多少卫生纸? - 杨恒均的独立博客 - 嫉恶如仇 从善如流

美国国防部一年用掉多少卫生纸? - 杨恒均的独立博客 - 嫉恶如仇 从善如流


美国国防部一年用掉多少卫生纸?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来源: 杨恒均的独立博客 发布者:杨恒均
热度147票 【共33条评论】【我要评论时间:2010年10月06日 22:41

前几天在香港机场逛书店,看到整整一大片书架上,足足有四十多本新书,几乎全部都是揭秘中国政府、政务内幕、领导人情况的,顺手翻了几本,发现这些揭露的“内幕”如果放在西方国家的话,你都可以到政府档案馆去查阅,在中国却成了“秘密”,养活了一大批书商。这几天,我又到了海外,结果碰上的“专家学者”满嘴都是有关中国高层会议与人事安排的“内幕”,大多是推测与瞎胡扯,不觉感叹道:一个不透明的中国政府,造就了多少变态的“专家学者”啊……于是,想到了胡锦涛主席提到的“知情权”。

在胡主席提到的“四权”里,“知情权”是放在另外三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之前的,那么,什么是“知情权”,这个概念从何而来呢?

这个概念是从西方民主自由国家引进过来的,最早出现于欧洲与美国。但大家不要误会了,“知情权”这么重要的民主原则与公民权利,并没有像我们想当然的那样,是民主国家的宪法赋予民众的。至少英国、法国和美国的宪法中都没有这个耳熟能详的词语。

就拿美国来说,“知情权”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才被法律正式认可的,当然,在这之前,民众以及新闻工作者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揭露与揭秘政府行为与档案,民主的理念中也始终有“知的权利”这个说法。生活在自由世界的人认为他们选出的政府做事当然应该公开、透明,可是,在现实中,在没有法律保护公民“知情权”的情况下,要做到真正知情,实在是有一定困难的。

美国以法的形式彰显公民的“知情权”是从“联邦资讯公开法”开始的,这部法1966年获得通过,1967年开始执行。签署这部法律的美国总统约翰逊(肯尼迪遇刺后的继承人)赞誉这部法律“让我们这个民主社会的每一个公民都能了解政府的所作所为”。

有了这部法律和没有这部法律是完全不一样的,以前,你去政府查档案,询问会议结果与决议之类的,他们会告诉你:无可奉告。你如果再问,他们甚至会把你赶出去,怀疑你问这些东西的动机,甚至威胁要告你妨碍公务。有了这部法律,你就可以去要求政府公开相关资讯,他们如果问你,你要这些资料干啥?你反而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他们:无可奉告。——即便你“无可奉告”,他们还得乖乖地向你奉上你索要的资讯,因为这是法律规定的。

可见,要想落实公民的“知情权”,首要要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公民的这一权利,也以法律的形式规范政府的行为。可是,有了法律就万事大吉吗?当然不会,美国公民(尤其是媒体人)的“知情权”并没有因为这部法律的颁布就得到了保障,知的权利甚至没有因此而扩大,怎么回事呢?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你有决策我有对策”,大家知道,再公开的政府,也必须有一定的限度,例如涉及到国家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人事细则、法律调查等等,就不能完全公开,而美国各个政府部门,尤其是国防部与国务院,正是利用这条法律后面附加的“九条例外”大做文章,弄得那些想去查阅政府档案的记者焦头烂额。

不过,美国媒体记者与活跃的公民们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从来不吃“嗟来之食”,更不会对政府公布了保障他们的知情权的法律感恩戴德,他们知道,如果你不去实行,不去推行,不去探寻法律的边界,把自己的权利扩张到最大限度,那法律随时会成为政府用来对付你的双刃剑。于是,我们看到过去四十多年里,美国人常常拿这个法律作平台,想要跳得更高和更远。你说国防部的一切都是保密的,那好,就有记者出来挑战你,要求你公布国防部每年用于给士兵购买擦屁股的卫生纸,一共花费了多少纳税人的钱?是否有收回扣现象?这你总能公布吧?

没想到,国防部连这个也找到了保密的理由:你要是知道了一个人每天用多少卫生纸,又知道了我们一年给各个驻地的士兵供应多少卫生纸,两个数字相除,不就知道了我们某个基地的驻军人数?那可是涉及国家安全的绝密啊……

这种对“国家安全”的解释一旦在报纸上披露出来,当然就遭到了的美国民众的一致嘲笑,结果,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大多是记者)不停地站出来挑战国务院与国防部的“国家安全”底线,终于,连国务院与国防部也招架不住了,只好也开始政务公开,趋向透明,结果,公众终于在媒体上看到了国防部某个水龙头的采购价高达1000美金,一个马桶盖的采购价是400美元……

美国联邦政府与民众对“知情权”的推动给我的启示是,政府不能只靠“仁政”来取信老百姓,必须得靠法律,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而民众呢,有了法律还不够,还要去使用法律,用法律来对付政府,来保护自己。

胡锦涛主席之所以把“知情权”放到其他三权至上,并不是它最重要,而是因为在现代文明社会,公民缺少了“知情权”,就根本无法谈什么“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你什么都不知道,如何去参与?你什么都搞不清,又如何去自由表达?你都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又如何去监督?

中国的政府的政务公开这些年有一定的进步,但还远远不够,政府需要立法,完善规章制度,公民也应该主动督促、推进、甚至挑战政府,要求他进一步公开政务,打破各种黑箱操作,以此扩大公民的“知情权”。

杨恒均 2010-10-6

五毛党的网络江湖(下)

五毛党的网络江湖(下): "



网络已然成为战场



网络上对立的事件并不是孤立。一方面,当地政府派出网评员在网络上维护政府,另一方面,网友们则对这些维护政府的言辞充满了反感情绪。





2008 810日上午,焦作一网民因不服交警部门的处罚,在某网站论坛上发布了恶意诋毁民警的帖子,一些网民跟帖发表评论,“损害了焦作警方的形象”。该帖发布10分钟后,被焦作市公安局特邀的网络评论员发现,及时通报给该局公共关系部。公共关系部立即组织该局120余名网络评论员在该论坛发帖,说明事实真相,以正视听。



20分钟后,论坛上支持警方的帖子成为主流,许多网友开始“声讨”发帖人。事后,焦作警方将这次网络应对事件作为涉警“舆情”应急处置的成功案例,加以宣传推广。



然而此种情况仅为特例。更多情况下,网评员的发言被淹没在众多网友的口诛笔伐中。



天涯社区,疑似五毛党发表的一个帖子,酿成了著名的谩骂五毛党事件。



事情的起因是,河南青年王帅因家乡非法征地,在网络上发帖,直言灵宝政府违规。随后,灵宝政府远赴上海拘捕了王帅。



就在舆论高度关注此事时,2009年4月9日,网名叫XBoxPlayer的一篇《上海青年论坛言论失实,应当依法调查——浅论“发帖遭跨省追捕”引出的法
制和其它相关》的帖子,让网友哗然。这篇帖子里,该网友站在政府一方,批评王帅的行为是“试图制造社会混乱,然后趁机从中捞取利益”,并且表示,灵宝县对王帅进行拘捕,是符合法律程序的。最后,该网友要求大家“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睁大眼睛明辨是非”。



在该帖子发表后的十分钟内,有近20个新注册的ID,回复支持该帖。



网友们对这近二十个新注册的ID,以及不分是非共同支持灵宝县的立场质疑,认为这是“五毛党”组团来天涯社区忽悠。随后在1天时间内,该帖有上千网友发言,网友情绪一度激愤,甚至出现谩骂言辞。



网络上对立的事件并不是孤立的。一方面,当地政府派出网评员在网络上维护政府,另一方面,网友们则对这些维护政府的言辞充满了反感情绪。论坛、网络渐成网友与“五毛”交锋的战场。



黎明对五毛党的直接感触始于2007年。当年,某省宣传部门召集网络知名人士,商谈如何有效使用网评员。黎明从而知道了网络评论员的存在。



作为凯迪社区的版主,黎明对网络背后的局势观察更加深刻,“每次有热点新闻出现,凯迪网上总会新增很多ID,随后双方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在网络上发布大量言论,甚至谩骂,极力捍卫利益相关方。”



尤其印象深刻的是,李庄案开庭的前一天,凯迪社区新增了上千ID参与李庄案的评论。“分不清哪些是真的网友,哪些是受某些机构雇用的五毛党,但是网络上的对立却是真实的。”黎明说。



纵使黎明对五毛党持否定态度,不过黎明对五毛党在论坛的活跃不以为然。据他观察,“很多网络评论员是来自一个地方,在全国性的论坛上,他们的声音大多没有理论根基,会埋没在众多的网友声音之内,没有影响力。”



           



论战“五毛”现象



“五毛党”并不完全是坏事,因为网民会因此培养分辨真假信息的能力。





黎明对网络评论员的观点是:要么取消,要么公开。“利用公权力成立机构,组织人员,却要暗地伪装,这太说不过去了,这种在暗地里操纵舆论的行为,难以建立政府的威信。



事实上,网评员的消息见诸报端后,舆论对于网评员的抨击从未停止。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在中国人民大学演讲时,有听众怒撒五毛钱以示抗议。这被看成是社会抗议五毛党的最直接表现



曾高调策划、组织“躲猫猫”网民调查、面对质疑并不回避的伍皓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说,“政府部门应该公开身份直接回应、直接解决问题,比暗中派一批人,用虚拟网名在网络上发言要好得多。”



在评论焦作交警事件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力丹指出,“那位不服交警处罚的网民,行为可能触犯了相关法规。但反过来讲,身正不怕 影子斜,焦作市公安局完全可以就此事在网上或其他正式场合公开作出澄清,而组织网评员制造舆论压制对方,至少在职业道德上是不对的。”



“各级公权力在社会发生混乱的特殊时期,有在整体上引导非理性意见的责任。当遭到网民批评的时候,首先应当检讨自己,然后分清是非。即使对方错了,温和的态度也会感染众网民。不要在网上与公众捉迷藏,实实在在些,开诚布公些,公权力与公众的矛盾没有不能解决的。
如何引导舆论,方式方法上要合理合法,不可制造舆论,进而绑架舆论。”陈力丹说。



然而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张胜军却对公众责难“五毛党”忿忿不平。他在《环球时报》上发表文章说:“经过西方媒体热炒的‘五毛党’一词, 从开始的大帽子,逐渐成为对中国爱国主义挥舞的大棒子。它的实质是要剥夺中国人在互联网上表达真实意见的自由。似乎只有攻击中国、攻击中国政府,才是真话;只要表达爱国情绪,反对西方的那一套,就一定是‘五毛党’,一定是拿了政府的好处。这是对大量中国网民的羞辱,是话语上的霸权和专制。”



或许张胜军的观点可以代表网评员们的心声。李光华在谈到公众对于网评员的责难,同样内心充满困惑,他言辞稍显激动:“站在政府的一边,跟政府观点相同就是五毛了?这是很可笑的事情。我们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什么不让我表达?”李光华认为,在网络上,很多人的情绪并不理智,攻击者很盲目,“未必受指于什么人,
就是凡党凡政府必反”。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互联网专家胡泳接受CCN记者采访时认为,政府从从早期的高压管制,到现在的舆论引导,表明在政府和网民博弈的过程中,发现
管制的效果并不是最好,从而不断调整策略。“中国人在经历了观点、意见都趋于一致的时代,政府不得不屈尊地去适应多元化的信息化环境,是一件好事。”



胡泳认为,现在每个事件出现后,都会立刻动员这样一些人在网络上发声。然而,“五毛党”却成不了气候,只会成为笑柄,“他们会在某时某地起到混淆视听的作用,但从长远来讲,并没有杀伤力,反而让大家提高警惕,注意去识别什么叫做‘五毛党’的言论。”



同样,五毛党致命的的软肋是他们只有IP,没有可识别的身份,因此他们无法积累名誉,获得信任。



“最后到一定程度会产生质变,‘五毛党’的社会信用一旦丧失,他们制造的舆论就会土崩瓦解,变成语言垃圾。”胡泳说,“这样说来,‘五毛党’并不完全是坏事,因为网民会因此培养分辨真假信息的能力。”





(本文首发于《长城月报》9月刊)





"

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答记者问

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答记者问

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答记者问
2010/10/08

  问:10月8日诺贝尔委员会把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中国“异见人士”刘晓波,请问你对此有何评论?

  答:诺贝尔和平奖应授予“为促进民族和睦,增进各国友谊,推动裁军以及为召开和宣传和平会议而努力的人”,这是诺贝尔的遗愿。刘晓波是因触犯中国法律而被中国司法机关判处徒刑的罪犯,其所作所为与诺贝尔和平奖的宗旨背道而驰。诺委会把和平奖授予这样一个人,完全违背了该奖项的宗旨,也是对和平奖的亵渎。

  问:刘晓波获奖是否会影响中挪关系?

  答:近年来,中挪关系一直保持良好发展,这有利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诺委会授奖刘晓波与诺贝尔和平奖宗旨背道而驰,也会给中挪关系带来损害。

世界开始对中国说“不”?

世界开始对中国说“不”?: "

枉顾人权的政权,也不会真正去维护主权!



今天谈谈钓鱼岛,今天只谈钓鱼岛,今天只能谈钓鱼岛。当然,我早就想谈谈钓鱼岛事件,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直到有一位年轻人对我说:为什么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一涉及到军事与外交,一说到保钓,就集体失语呢?



这话不假,到军事论坛去浏览一下,到外交博客去看看,到保钓人士中去走走,你大概很难看到一个自由主义者,正好印证了自由主义者是没有国家、要人权不要主权的一伙人,难怪有网友得出了结论:谈人权的那些家伙,都是洋奴,是汉奸,是爱国主义者的敌人。



果真如此?实在是太缺乏历史常识了。西方列强从始至终的意识形态里都少不了自由主义思想,自由主义更是渐渐成了整个现代西方国家的主导思想。如果自由主义就是卖国的,就是以主权换人权的,那么,你又看到有几个受此思潮控制的国家,为了人权而牺牲过主权?你看到几个西方国家的领土在缩小?日本也是一个崇尚人权、自由与民主的国家,它什么时候在钓鱼岛的主权上退让过?



与此相反的倒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当俄国陷入一战的泥沼之时,马克思主义革命领袖列宁告诫俄国工人与士兵不要去前线打仗,不要为沙皇卖命,不要保卫俄国,最好能够让俄国在这场帝国主义的战争中失败,让外国军队把俄国打败——只有这样,俄国布尔什维克才有机会推翻沙皇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权。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就是在这种“以主权换政权”的模式下建立起来的,建立之后,苏联的人民又付出了人权。



这种历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再次重演。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入侵中国的时候,同样有一批人在爱国主义的旗号下,借助外敌侵入的“大好时机”培植自己的武装力量,枪口对内,互相消耗,并伺机摘取“熟透了的桃子”。这样做的也并不是自由主义者!他们一心为了政权,枉顾主权,甚至把大量的领土都拱手让人,以换取外国势力对自己政权的支持与资助。这是否可以解释一些青年网友的疑问:那些真正出卖主权、践踏人权的统治者心目中有另外一个“权”需要保护——不经过民众选举的政权。



得人心者,得天下!



我还听到一些网友在议论南海问题与钓鱼岛撞船事件时,竟然怀念起毛泽东时代,说什么如果他老人家在,中国就能硬起来了,就没有人敢欺负中国了。这实在是天大的笑话,毛泽东在位时确实很硬,但那只不过是他一个人的“硬”,并且都是关起门来,由他一个人对全中国人的“硬”。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什么时候“硬”出过国门?



就拿钓鱼岛来说,像所有有争议的领土一样,一旦被某一个争议中的国家先发制人地据为己有了,你再想拿回来,就得发动一场战争。那么,钓鱼岛是什么时候落在日本人手里,又是哪一个中国领导人默认了这个既成事实呢?最近的一次正是在1971年的毛时代。



当时美国把钓鱼岛交给日本,可那时的中国,从上打下都被文化大革命折磨得奄奄一息,不但没有能力出海保钓,即便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胆量。当时为了建立中日关系,以及拉美国抗击苏联,几个亿每天在家里闹着要解放全人类的中国人眼睁睁地看着钓鱼岛沦陷,竟然连一个屁都没有放。这就是一些人怀念的毛泽东时代的“强硬”。如果你不服气,不妨再去查一下中国南海那大大小小的岛屿,都是什么时候被争议中的他国所占领的,看看当时的中国政府又做了些什么,当然,还有外蒙古,还有东北大片的土地……



对于这种已经被他国占领的有争议领土,包括钓鱼岛与南海上众多的岛屿在内,我们可做的实在有限,除了外交斡旋,不停宣示主权,以及捷足先登地去开发、霸占资源之外,就是化愤怒为力量,在扎扎实实地发展经济与军事实力的同时,更要发展壮大我们的软实力,扩大国际影响,随时准备未来的某一天,在经济、军事与外交领域同对手较量。



然而,有多少人看好这“未来的某一天”?且不说我们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单单是与经济体制不相符的政治体制、绝对权力造成的贪污腐败与社会不公,已经足以随时把中国打回到改革开放前的状态;说起软实力,我们除了大把的钱还是钱,而且是世界上最贫穷的老百姓的钱。



未来的较量,尤其是在国际舞台上的较量,软实力甚至胜过你各种“强硬”的武器与手段,失道寡助,你再强再硬,能够与世界为敌吗?而软实力,却可以征服世界。



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得人心?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得到中国人的心?又什么时候可以得到世界热爱和平人的心?我们不妨观察一下钓鱼岛事件中的“人心”吧。



虽然网络上不乏爱国青年,要打要杀,可和以前明显不同的是,理智思考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关心没有几个中国人真正见过的大洋中钓鱼岛,他们也仰望星空,但他们更关心身边的拆迁,关心子孙后代生活的这个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关心海南岛的水灾,他们关心自己为什么无法在网络上打出“钓鱼岛”三个字的个人人权,甚至超过他们关心钓鱼小岛的主权……人心向背,是决定任何领土之争的关键,得人心者,得天下,更何况一个小小的钓鱼岛?



到了全世界开始对中国说“不”的时候?



再看看世界的“人心”,这是我最感忧虑的。实事求是地说,如果就事论事,这次钓鱼岛事件主要责任在日本,有争议的岛屿,已然被你霸占,却还要进一步宣示“主权”,逮捕我船长,实在欺人太甚。



可是,这样一起是非分明的国际事件,当中国需要国际上“人心”支持的时候,你看到200多个国家,几十亿人,有几个站出来为中国说过一句话?这种情况,中国学者,以及中国当局不可能没有注意到,这是很罕见的现象。想一想,怎么会走到今天的?奥运会插遍各大洲的五星红旗在哪里?中国崛起的豪言壮语换来了什么?成吨成顿的人民币堆砌起来大外宣,得到了这样的回报?



十几年前,当和我同龄的那几个人还没有拼凑出《中国可以说“不”》的时候,我就在共和国最前沿的阵地上对西方列强说“不”。这些年下来,我猛然发现,原来我们除了对普世价值,对先进的价值理念与政治制度坚持“绝不”之外,我们的一切都西化了:你还能找到一块不是按照西方发展模式建设起来的中国土地?你看看马路上跑起来还像一部车的东西,有哪一款不是欧美与日本的牌子?连电视里吸引了亿万中国青年人的电视节目,几乎都是从西方五六年前的老节目改头换面全盘引进的……



世界已经变成地球村,这一切引进本来无可厚非,可恰恰是我们对支配与指引这些物质的价值观与政治制度说了“绝不”,结果让这些东西在中国都一个一个地走样了,弄得面目全非,我们认不出,世界也认不出——这个时候,还有极少数愚弄人的掌权者在那里有气无力地主张说“不”,但谁都听得懂,他们只是不想放弃手里的绝对权力……



作为一名一直观察国际问题的学者,这些年虽然把视线转向国内的民生与人权,但我隐约感觉到,一个说“不”的时代可能会到来——注意,不是中国对世界说“不”,而是世界对中国说“不”。从这次南海问题,到钓鱼岛,到XXX,我们看到了一群失去了耐心的西方国家,看到了一圈冷漠甚至充满敌意的邻国,看到一个随时准备对中国说“不”的世界。



回顾过去三十年,世界包括西方主要国家,对中国还是基本友好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们欢呼过中国的改革开放;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他们又惊叹于中国的高速经济发展,虽然不时有些小摩擦,但都能挺过来。主要原因是他们一面鼓励中国开放与发展经济,对他们自己也有利,另外一方面是他们寄希望于中国的渐变,而当中国的“变”与“不变”都出乎他们的预料的时候,他们从紧张到沉思,从沉思到制定对策……



这些年往来于中外之间,我能感觉这种敌意的加深,预感到世界对中国说“不“的日子在迫近。当然,中国人是无惧任何外来压力与威胁的,中国人不是被吓大的——可问题是,正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想对社会不公、绝对权利与缺乏人权说“不”,这才是最最严重的……



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死路一条!



我忧虑中的世界要对中国说“不”的时代,是否已经到来了?我们如何应对?也许有人说要迎接挑战,甚至准备穷兵黩武,随时来一场世界大战,在所不惜;有人说,继续韬光养晦,在国际上低三下四,把老百姓的血汗钱洒到海外去搞宣传,买软实力;有人说以不变应万变,只要经济还在发展,只要国内不出大乱子,挺过一天算一天,反正有钱赚的快点赚,赚到钱后赶快转移……



也许,我们还有更好的办法,这办法不但可以保卫我们最小的海岛——钓鱼岛,还可以保护我们最大的岛屿——台湾岛,还有海南岛,以及每一寸土地,这办法就是古人已经说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



如何得民心?习近平副主席说,权为民所赋。温总理说,人民对民主与自由的渴求与需要是不可抗拒的……他还在短短的时间里,先后七次阐述了从普世价值,到政治体制改革,到建立公正公平的社会体制。活路不是没有,只有抛弃一人一党之私利,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风雨无阻,至死方休,中国才有希望……



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死路一条!



杨恒均 2010-10-9


"

肚破惊天 : 热烈祝贺刘晓波先生获得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

肚破惊天 : 热烈祝贺刘晓波先生获得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 "


只顾着在推特上祝贺和欢呼,都忘记我还有个blog了:)


忘不了在线等待结果时的焦急,忘不了得知结果后的振奋,忘不了醉酒时流下的泪水,忘不了看到中共相关通稿时的愤怒与鄙夷。


衷心地祝贺刘晓波先生,和他的妻子刘霞。祝晓波早日出狱。


同时,也把这份祝福送给所有关注中国人权问题、为中国人权事业做出努力与贡献的朋友。正如许多事实本来所展示的、以及许多正面评论所提到的:晓波获奖的意义是深远的,它会将希望带给同路人,以及他们所为之奋斗的中国。


作为一个深信将因此而获得福泽的人,我非常感谢: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将这个礼物送给需要它的人;那些推荐刘晓波为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人选的人;国际社会的关注,以及他们对中国政府的批评、督促;自由的互联网。刘晓波。


同时,我也忘不了某些“华人”的酸溜溜的评论。对此,我只想像陈绍华先生一样地对他们说:草泥马!


另外,在这几天里,通过互联网与线下的观察和接触,我深深感受到:并非每个中国人在得知刘晓波获奖后都感到“骄傲和振奋”,而是,每一个没有被蒙蔽、不愿被蒙蔽的中国人,才会有、有可能有那样的感觉。因中共的愚化教育和信息封锁,前二者中的后者数量之多令人瞠目,虽然正在减少。


再一次诚挚地祝贺刘晓波先生!


延伸阅读:


维基百科:刘晓波


Google News Search:刘晓波


Google News Search:Liu Xiaobo


Google Updates Search:刘晓波(事实上是推特搜索


Google Updates Search:Liu Xiaobo(事实上是推特搜索)


Google Reader:ChinaGFW.org(预览)





评论数量(0) | 你来评论

原文标题:热烈祝贺刘晓波先生获得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

原文地址:http://dupola.com/post/345


© 版权声明: 除非特别声明,肚破惊天 所有文章均为 dupola 原创。默认自由转摘且遵守 CC 版权协议(署名-保持一致-非商业)。转摘请注明出处,并以超连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



@dupola 在各微博平台:推特 Twitter(墙站)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网易微博


相关日志

"

中国网民热议温家宝政改言论

中国网民热议温家宝政改言论: "




http://cn.wsj.com/gb/20101007/rlw125014.asp?source=UpFeature



华尔街日报 中国实时报



2010 10 07 12:49





中国网民热议温家宝政改言论





虽然中国官方对温家宝总理周末期间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主持人扎卡里亚(Fareed Zakaria)采访的内容进行了封锁,但这并未阻止此次访谈成为中国网民热议的话题。如果说官方的新闻审查起了什么作用的话,它只是增加了这一话题的热议程度,并有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增加温家宝的政治影响力。



一位网民在新浪微博上就此次访谈写道:报纸越长时间拒绝报道此事,我们越需要热烈讨论这件事。



另一位网民在凤凰卫视(Phoenix TV)的网站凤凰网上留言说:终于见到阳光了!凤凰网是为数不多刊登了此次访谈中文摘要的网站之一。



此次是温家宝继2008年在CNN上与扎卡里亚对话后首次接受西方记者的独家采访。访谈内容几乎是从被在网上公布那一刻起,就开始在中国互联网上流传开来。



温家宝在国内已经是一位受百姓欢迎的人物,而他最近因公开谈论政治改革又在国内外掀起波澜。他今年8月在视察深圳时预言,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



在通过翻译接受扎卡里亚采访时,温家宝自始至终显得平静而克制,在谈到改革话题时他显然是有备而来,虽然对扎卡里亚有关中国新闻审查的敏感发问采取了回避态度,但也表达了对在中国扩大自由的强烈支持。



温家宝说,我相信,我和所有的中国人民都有这样的信念,那就是中国会有持续的进步,人民对民主和自由的向往和需求是无法阻挡的。我希望你能慢慢看到中国正在持续的进步。



温家宝随后谈到有人指责他尚未兑现自己的改革诺言时说,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在我能力范围内,贯彻我的理念,加快政治改革的步伐。我想用两个词来表达我的决心:风雨无阻,至死方休



一直有人怀疑温家宝最近几个月有关政治改革的言论真的预示着一个改革新时代的到来。但在中国互联网上,随著有关温家宝此次访谈内容的中、英文版本开始刊登出来,对温家宝的支持之声迅速涌现。



新浪微博上一个署名Andrianme的人写道:如果这是真的,如果需要,我也愿献出自己的生命。



凤凰网上一则被点击了11,000余次的帖子写道: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是中国上个世纪的三位伟人,如果温总理能够真正推进政治改革,他将成为中国在新世纪的首位伟人。



中国互联网上有关温家宝此次访谈的信息似乎只出现在凤凰网以及新浪微博等一些博客和微博上。中国的新闻门户网站刊登了官方报纸《解放日报》对此次访谈的一则评述,评述未直接引述温家宝的任何原话,而是把关注重点放在了扎卡里亚2008年和此次发问的不同上。



温家宝在访谈中有关自由和新闻审查的讲话竟也遭到了官方媒体的审查,中国问题观察家自然没有放过就此打趣的机会。



北京大学的互联网研究人员胡泳在微博上写道:许多中国人不知道他们的总理也被和谐了。和谐是中国网民对新闻审查的委婉说法。胡泳说,温家宝有关政治改革的言论遭到新闻审查至少告诉我们一件事:在这堵大墙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而署名Idle Notes的等其他网民则对温家宝访谈内容遭封锁一事作出了愤怒的回应:整个世界都在听我们总理讲话,而我们自己的媒体却不报道它?只要你拒绝报道,我就会把访谈内容贴出来。



虽然网上对温家宝此次访谈内容的评论绝大多数都是积极的,但依然有一些人对温家宝是否有能力兑现他说的话表示怀疑。



一位署名Big Uncle 98的新浪网民隐晦模仿中国某位领导人的话说,我们别太天真了,谁会从政治改革中失去最多?你认为他们会自掘坟墓吗?你认为他们不害怕自己最终会被清算吗?



新浪微博上由Own Worst Enemy所留的一个热门帖子或许可以最好地总结这种看法,它写道:当总理不容易。



Josh Chin



"